-
首頁
-
文學
-
高危hpv56用多久干擾素

高危hpv56用多久干擾素
劉瓊麟
46863萬字
54569人讀過
連載
注:請點擊下方的“只看該作者”,方便瀏覽。謝謝。 洞穴是美麗的,洞穴是富有挑戰性的,洞穴也是充滿危險的。 探洞,對很多人來說還比較陌生。黑暗和喪失方向感是絕大多數人從未體驗過的。黑暗、幽閉給人的緊張和恐懼遠遠大于人們對洞穴本來奇形怪狀風光的認識。人要怎樣克服自身對未認知世界的恐懼、現有感官在黑暗未知中所產生的種種不安?探洞正是這樣一種極具挑戰性的心理對抗戰運動,它的魅力就在于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下一步會看見什么,會發現什么,能滿足你無限的想象,不斷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 相信很多人看過《黑暗侵襲》或《奪命深淵》這類的電影,對洞穴里面的食人怪物和探洞者迷失方向的恐懼記憶猶新。這次把作業交到游記攻略版,也是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洞穴以及神秘的洞穴生物,對這種無人涉足的地下世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并以我和娟子為教訓,千萬不要學我倆哦!我和娟子的探險系列:業余選手三探雨扇洞: https//bbs.8264.com/thread-1872892-1-1.html一路上有你,兇險的探尋之旅我沒有一絲恐懼(孤島煙兒炮鬼吹燈+鬼宅探秘)賀歲帖 :https//bbs.8264.com/thread-1988167-1-1.html陪你去冒險,在黑暗的迷窟中點一盞不滅的明燈(尋龍記+入陰河)https//bbs.8264.com/thread-2020255-1-1.html 四年前在沈陽,剛認識娟子的時候,她一個小姑娘獨自住在一幢二層樓里,也不害怕。而且晚上還把窗簾拉的嚴嚴實實,躲在房間里看恐怖片,音量放的大大的。這不禁讓我對她刮目相看。經過死纏爛打,最后一直追她到了大遼河邊,才終于打動了她的心。哈哈,現在回憶起來還很甜蜜。 我和娟子在南方一年半的時間里,進深山,漂江河,鉆叢林,探洞穴。曾險被瀑布沖進山洞里;曾在深夜跳入野湖中尋覓發出綠光的眼睛;曾幾次在森林中迷路;曾在山洞中被巨大的蝙蝠攻擊。。。。。。因為在這里,我倆沒有朋友,所以每次出去探險,都沒有第三人知道,這也增加了危險系數。我們兩個人,同甘苦,共患難,幸運之神一次次的眷顧了我倆,每次的化險為夷也讓我倆增加了戶外經驗,學會了如何預見危險,躲避危險。 為什么我明"毒帖“二字呢?說起來有點慚愧。我曾在天涯論壇上發過一篇探洞的帖子,這家伙,鋪天蓋地的板兒磚拍的我蒙燈轉向。其實,向我提出意見的,無論言詞有多尖刻,我都能虛心接受并表示感謝。但偏偏有那么一幫人,張嘴閉嘴就是”找死“二字,我很反感。誰的生命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誰都有父母親人和責任。我和娟子也一樣。雖然我們兩人喜歡冒險,但每次都把安全放在首位。并不像這些人所說的為自己尋找刺激而給別人帶來麻煩。還有一些人回帖里說,我的帖子是“毒帖”,例如這個回帖: 我在這里給親愛的驢友們一點提示,戶外運動風險級別高的,盡量不要輕易挑戰。如果喜歡探洞,可以選擇一些已經探明而且難度不大的洞穴,探洞之前,多學習一些和洞穴有關的知識,裝備很重要,最好有向導,至少三人以上團隊,洞口有接應人員。我和娟子雖然也懂這些,但克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欲望,雖然積累了一點探洞經驗,但像我倆這樣,風險系數還是很大,所以請大家以我倆為戒,切勿效仿。 此次我倆探洞的裝備如下:雙肩包2個快干褲2條牛仔褲2條外套2件頭盔2頂筒靴2雙運動鞋2雙PVC牛筋掛膠手套2雙強光手電1把備用3800毫安的18650電池4節LED手電筒4把袖珍手電2把蠟燭3根打火機2只蒙古刀1把 (開山用)瑞士軍dao一把高倍望遠鏡1架口罩2只(蝙蝠屎尿氣味很難聞)眼鏡2副(防止抬頭的時候,蝙蝠屎拉到眼睛里)長焦相機配8節2300毫安電池長短三腳架各一副創可貼若干花露水一瓶月餅1斤飲用水4升嗯,大概就這些東西吧,裝備比較簡陋。專業的探洞設備價格很昂貴,一套好的探洞裝備起碼上萬,承受不起,所以我和娟子商定,遇到洞中的豎井絕不嘗試下探。由于我的文化水平有限,寫不出妙筆生花的文字,只能用大白話來敘述本次探洞經歷,帖子比較長,逐步更新中。最近心情比較沮喪。尋找千尸洞失敗,尋找桃花洞失敗,尋找曾家對門山洞失敗,而這次尋找的山洞連名字都沒有,更沒有路線。只是我和娟子在一次徒步穿越的時候,在山中看到一戶人家。向這家的一個老人打聽才得知,山中有一個洞穴。老人只給我倆指出了大概的方向,并說那里根本無路可走,但我和娟子還是決心嘗試一下。尋找洞穴入口我是深有體會,不是一般的困難。想在荊棘密布,草深林密的山中找到洞口,談何容易。剛進山,我就被成群的蚊蟲叮咬。雖然裸露的皮膚都噴上了花露水,但也不管用。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后脖子被咬了很多包,又疼又癢,這不禁讓我想起《荒野求生》中的貝爺穿越原始叢林的鏡頭。 我的雙手被帶刺的植物劃的都是口子,鮮血淋漓。娟子比我強不少,只有少處劃傷。接連翻了兩座山頭,由于野草太高,即使站在山頂也什么都看不到,只能上樹了。爬到樹上,向遠處觀望,發現了老人所指的一片竹林。下樹后繼續前行。 這是一條虎斑游蛇,微毒。大概很多人都見過,在我國分布很廣。在東北,土名叫“野雞脖子”。不過前幾年有日本科學家新發現,被這種蛇咬傷后,會引起腦出血,在日本已生產出抗虎斑游蛇毒血清。我在年少時曾經抓過這種蛇,捕捉的時候,它會高昂腦袋,頭和脖子扁扁的,做出攻擊狀。如果在手里把玩一會兒,手就有一股腥臭的味道。最奇怪的是,這種蛇在后脖子噴出毒液,只要不射進眼睛里,就沒什么問。我發現這條蛇的時候,因為手有點抖動,所以拍的不是很清晰。等我再想拍第二張的時候,它就竄進草叢中不見了。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洞口所在。這是我和娟子一個多月以來,經歷了數次失敗后,找到的全新洞穴。心情很激動,站在洞口邊,發現洞道向下延伸,雖然坡度有點陡,但難度不是很大。里面漆黑一片,到底會有什么樣的景致在等待我倆呢? 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洞穴探險始于明代徐霞客。英國人李約瑟稱徐霞客的著作與其說是17世紀知識分子的著述,不如說是20世紀的野外考察記錄。遺憾的是他沒有繪下一分洞穴圖紙,不知是失傳,還是當時的他沒有想到?繼徐霞客之后,我國的洞穴探險后繼乏人,于是洞穴成了我國遺留在大地上的“最后的”神秘所在?!『蜌W美等國相比,我國擁有的洞穴數與我國從事探洞活動的人數很不相稱。近年來我國已有群眾性洞穴組織了:1984年貴州省地理學會建立的我國第一個洞穴組織—洞穴專業委員會;1987年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建立的洞穴研究協會;1987年建立的廣西柳州洞穴協會;1989年設立的中國科學探險學會洞穴探險部;1991年中國地質學會等。直至今天,民間洞穴探險隊也開始活躍起來。具有代表性的有重慶洞穴探險隊,浙江洞穴探險隊,瘋子探險隊等。這些洞穴探險隊有著資深的探洞經驗和救援技術,為我國的洞穴研究開發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和娟子只能算是業余業余再業余的選手,哈哈。不過也能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就夠了。簡單的換好衣服,我和娟子準備下洞。 說實話,娟子的攀巖技術比我要強不少,很多時候都是她搶在前面探路。這次也不例外。(說這話我都臉紅)。我們兩人安全到了洞底,洞底距離洞口大概不到十米,仔細查看了一下周圍的環境,沒發現有蛇類活動。抬頭看看洞外,不知道再次看見陽光會是什么時候了。 再次檢查和調試了一下手電。然后就準備在我身后的小洞口鉆進去。 探洞一般可以分為兩種:即水洞探險和干洞探險。水洞的探險指洞內有常年地下水流的巖溶洞穴。干洞是脫離了自由水面的化石洞,發育在地勢較高的地方,發育的歷史較長,洞內往往被各種多彩多姿的鐘乳石所裝飾,目前我倆還不能確定這個洞穴到底屬于哪一種類型。正式進入到了黑暗之中,躡足潛蹤,放輕腳步,以防驚起成群的蝙蝠,那可一點也不好玩兒。 其實早在北宋,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中就提到其探洞的經歷,“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王安石無限感慨地說著他的遺憾,認為自己半途而返是缺乏探索精神,以致出洞后追悔莫及。時至今日,他的那份心情,依然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清楚地擺在我們面前。當然,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兼改革家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和娟子繼續體驗他曾經癡迷的探洞心情。腳下非常難走,洞穴一路向下延伸,這里是另外一個奇妙的世界,我倆正在為“自己心中的神秘”而探索 ! 哈哈,又看到了這種家伙。在我探過的所有洞穴中,無一例外都有它的身影。學名“灶馬”,也有人叫它洞穴蟋蟀。是有名的洞窟性及群棲性昆蟲。在洞中,它以蝙蝠糞便和小昆蟲為食,自己也被蝙蝠和洞穴蜘蛛所吞食。 形態各異的石頭開始出現了,這塊大石裂開了一個口子,我怎么看,怎么像一個巨大鱷魚的眼睛。這種石頭形成的原因是含鈣高的水滴在石頭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這種特有的乳白色。 娟子每次在洞穴中的某塊石頭前,都要駐足仔細觀看很久,也不知道她能看出什么來。喊她幾次才肯走。哈哈,我都習慣了。 寂靜黑暗的洞穴中,我和娟子步伐很慢,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這個洞穴貌似還沒有人類留下的痕跡,這也就增加了本次探洞的危險性。抬頭觀望,上面有一個支洞,洞口狹窄。對探洞者來說,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盡量不要去鉆這種細小的岔洞。我記得有一個洞穴探險者,強行鉆進這樣的小洞,不慎被洞壁卡住,進退兩難。最后,隊友用殘忍的辦法——敲碎他的肩胛骨,才得以脫身。 隱約聽見了吱吱的叫聲和翅膀拍打的聲音。順著聲音尋去,不出所料,在我倆去路的上方,聚集著一群蝙蝠。我和娟子在第二次探雨扇洞的時候,曾拍攝到了一只巨大的蝙蝠。第三次探雨扇洞的時候,被蝙蝠屎尿的氣味熏的刺鼻辣眼,因為怕氨中毒,最后退了出來。關于蝙蝠,我在《業余選手三探雨扇洞》的帖子里有詳細的介紹,這里就不多廢話了。由于蝙蝠往往攜帶狂犬病毒,所以盡量不要招惹它們,被驚醒的蝙蝠群是很可怕的。所幸現在我倆遇到的蝙蝠群并不很大,也比較安靜,我倆盡量的輕手輕腳,以求安全通過。 要想繼續前行,必須緊貼著這群蝙蝠才能過去。娟子又要先行通過,我拉住她,讓她躲在一塊石頭后面,我先上去看看情況。 記得我發過一個探洞貼,有個驢友給我回帖說,蝙蝠有超聲波,怎樣飛都不會撞到你。就連電視上的動物世界和學校的課本里,都這么說。但事實并非如此。受驚的蝙蝠根本不辨方向,好似沒頭的蒼蠅一樣亂撞。這種情況,每個探洞者都曾經歷過。所以還是小心為妙。我悄悄爬了過去,慢慢直起腰,蝙蝠和我近在咫尺,只要一伸手就能抓到,但它們還是安靜的倒掛在石壁上,對我不理不睬。 順利的在蝙蝠下面經過,松了口氣,繼續前行。面前一塊石頭,就在相片的左下角位置,看起來像一頭母獅的腦袋。 感謝各位驢友回帖支持,繼續更新中。。。。。。 我和娟子前行的路,一直都在向下延伸,沒有檢測海拔的設備,所以也不知道現在我倆具體深度是多少。前面又是一個崖壁,我仔細看看,坡度不大,應該容易下去。安全到底,路就比較平坦了。洞壁或洞頂流出的飽含碳酸鈣的薄層水流沉積形成褶狀流石的石幔,在手電的照射下,非常漂亮。各種奇異的石頭,在地底不知沉睡了幾百萬,幾千萬年,才有了今天這樣的形狀。如果近距離拍攝觀察,會覺得更加漂亮。 又向前行進了一段路,忽然發現前面的石頭上,趴著一只大蚰蜒。有人叫它“地蜈蚣”,它的頭部后面有一個環節、有一對鉤狀顎足,顎足末端成爪狀,爪的頂端有毒腺開口,能分泌毒液,觸及人體皮膚后即可致局部皰疹,令人刺痛難受。常見的蚰蜒體長25—-30毫米,洞穴蚰蜒就要大很多了。我見到的這只大蚰蜒比筷子還粗,身長近10厘米。 七繞八拐,沿途做了一些記。為了不給溶洞造成大的污染,我只是用容易降解的白紙,塞在比較明顯的石縫中。如果返回,再逐一取出。 又向下行走了一段路,進入了一個比較寬闊的洞廳。這里濕氣很重,并漂浮著濃濃的霧氣。由于長時間聞著石灰巖的氣味,所以嗅覺有點麻木了。我仔細聞了很久,沒發現有瓦斯或者別的異味。小心的點燃了蠟燭,觀察到火苗的顏色沒有改變,燃燒正常。相反,如果發現火焰閃爍,表明氧氣不足或二氧化碳含量已達3%,這時要特別注意,二氧化碳含量達到10%時火苗熄滅,會迅速致命。當然這樣的情況不多。目前我國只在云南發現個別洞穴二氧化碳含量較高。 雖然沒有什么危險,但感覺身上有點冷了。從背包里取出外套穿上,和娟子商量了一下,如果前面霧氣依然很大,我倆就不再繼續下探。([]
最新章節:
第521章
miya蜜芽tv總站跳轉入口永遠不迷路
(
2023-03-30 04:32:55)
更新時間:
2023-03-30 10:42:38
簡宇貞
如詩如畫的校園綠草如茵的校園辛勤苦讀的莘莘學子 南洋理工大學,英文Nanyang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縮寫為NTU,簡稱“南大”。 南大是新加坡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此大學的主要校園,也被稱為“云南園”,位于新加坡的西南部。南大是一所享譽國際,位列全球大學50強的高等教育學府,是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 International認證的大學,為全球科技大學聯盟成員和創始校。 南大是1991年在原南洋大學校址“云南園”上建立的,它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學院,更早的歷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東南亞民間發動籌款運動而創辦起來的南洋大學。 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進行重組,正式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它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工程學府之一,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上享有盛譽。 南大設有工、理、商、文四大學院,下設12所學院,并擁有國立教育學院及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兩個自主機構,為超過20000名本科生及8700名研究生學員提供國際一流的高品質全球教育,吸引著來自區域內及世界各地的眾多精英學者。來自40多個國家的2500名優秀教職及科研人員,形成雄厚的師資力量,其豐富多元的教學及研究經驗,為南大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視野和發展前景。 2014年 QS 世界大學排名位于41,其中傳播媒體領域排名第6,材料工程領域排名第8,電機工程領域排名第10。2013年 QS 世界大學排名位于41,其中土木工程領域排名第8,傳播媒體領域排名第11,機械工程領域排名第11。 南大以其郁蔥的景色及波形的地形而聞名,離市中心25千米。校園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它為教授提供自由教學和研究的最好環境。 漫步在南大如詩如畫的校園,你仿佛置身優美的花園之中。請跟隨我的鏡頭到南大參觀一番,感受一下南洋風情的高等學府。 此貼是感受新加坡系列帖子的收尾之作,謝謝觀賞。 同時3月29日也是新加坡人送別該國國父、建國總理李光耀的日子,民眾冒雨送別。李光耀先生是新加坡共和國的締造者,也是廣受國際社會尊重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他還是中國人民老朋友,是中新關系的開拓者。感受新加坡之一——漫步島國看獅城 干凈清新亦繁華(概述篇) https//bbs.8264.com/thread-2172957-1-1.html感受新加坡之二——休閑小島走不停 亞洲最南尋風情(圣淘沙篇)https//bbs.826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82169&page=1&extra=#pid50347652感受新加坡之三——參天巨樹生滿園熱帶風情綠無限(植物園篇)https//bbs.826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1866&page=1&extra=#pid53500784感受新加坡之四——綠意充盈總統府世外桃源烏敏島(總統府和烏敏島篇)https//bbs.826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53589&page=1&extra=#pid55203314感受新加坡之五——海風輕拂魚尾獅 流光溢彩夜遲遲(濱海灣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255988-1-1.html感受新加坡之六——獅城國花胡姬花千姿百態芬芳開(胡姬花篇)https//bbs.826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99743&page=1&extra=#pid58352540感受新加坡之七——小印度里尋縮影甘榜格南回族情(新加坡河等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322447-1-1.html感受新加坡之八——立體交通路縱橫街道小區綠充盈(交通和街道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326625-1-1.html 感受新加坡之九——獅城春節氣息濃牛車水里最喜慶(春節和牛車水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330106-1-1.html 感受新加坡之十——方式靈活有初院 環境優美好校園(南初篇)https//bbs.8264.com/thread-2344728-1-1.html 南大門廳之一 校園外的公交站 講學廳之一 校園內風光 南大風光 南大走廊 南大課堂 學術交流 綠草萋萋的校園 新加坡分布圖 美麗的校舍 南大風光 南國風情的校園 校內體育場 學校公交站 寧靜的校園 綠色的校園 課堂上 學習中 南大校內快餐店 豐盛的食品 各種名吃薈萃的校內食堂 綠色充盈的校園 校園內的熱帶植物 校園內的椰子樹 優美的走廊 校內的潺潺流水 綠色校園 校內走廊([]
郭華卿
百聞不如一見,不去印度走走,就不能了解這個國家的真面貌。21天時間雖然短,走了11個城市,穿越了廣大農村,盡管對印度只有膚淺的了解(我們幾乎和印度人沒有真正的交流),但仍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印度古代文化輝煌燦爛,保留下來的古跡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大概這是吸引世界各國游客的主要原因。印度百姓對游客的熱情超出預料。城市繁華地區非常擁擠,基礎設施落后,普遍人多的地方很臟。 這位先生左手抓住火車門把手,探身到車窗前試意讓我們給他拍照。泰姬陵下可愛的印度小姑娘第一次乘火車遇到的印度baby從孟買開始,我們的行跡。我們七人中我的機票是最后買的,反而最便宜,天津到印度往返共2800元人民幣。轉機期間在吉隆坡逛街 來到印度上空 初識孟買孟買的火車站大樓是世界文化遺產 陽光照在孟買車站大樓的玻璃窗上 印度第一餐 在印度門前合影的小學生 孟買緊鄰阿拉伯海海岸大堤上有許多年輕人年輕人喜歡被拍照第一次坐火車從孟買到奧蘭加巴德,老王在國內網上買的普通硬座車票,相當擁擠,這段旅程讓大家充分體驗了快樂。車頂的風扇密度大,可以想像夏天之炎熱。擁擠超過了中國春運,印度人習慣了圖中這么坐,曾有人想坐到我們腳前。給帶小孩兒的婦女讓座,這個小傢伙給大家帶來了歡樂,流輪抱。老王賀老李得貴子,說老李:八十八,還結瓜。埃洛拉石窟位于奧蘭加巴德西北約25至30公里處,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長約2公里,是公元7世紀至11世紀時期,也就是早期遮婁其王朝、羅濕陀羅拘陀王朝時期的宗教建筑,埃洛拉以雕刻著稱,形式上呈現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征。其中第16窟凱拉薩神廟,呈現出天人合一的完美景致,堪稱建筑藝術史上的絕色,令人嘆為觀止。因為只有一天時間,我們沒有參觀更遠的阿旃陀石窟。 埃洛拉第16窟凱拉薩神廟 從8世紀中期,一位石匠用鑿子開鑿巖壁開始,到今后的100多年,在德干高原一塊獨體巨石之上,耗費上百年的歲月和幾代人的人生,用純手工雕刻出來一個巨大的寺廟??吹竭@些人工的杰作,我的感受就是震撼,來印度哪怕就看這一個景點也值了。(照片中紅箭頭指處是巖壁上的一個大蜂巢) 歲月侵蝕使雕塑殘破,但仍能看出其風采。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夕陽照耀第16窟 這個小朋友也許在感受神的力量... 第16窟凱拉薩神廟屬印度教,神宙最高點這個雕塑覺得是印度教膜拜的“林迦”。 印度的廟宇及街頭隨處可見的,就是供奉著代表濕婆大神的“林迦”,而人形的濕婆像反而很少見。林迦一般呈勃起狀,以代表女性生殖器的“約尼”為底座。不了解林迦,就很難了解印度教的特色。 我覺得宗教在印度在一定程度上起著負面作用,由于印度教生殖崇拜,造成計劃生育很難實現。具說印度目前人口達11億。 圓形的花瓣托起四個神獸,不知道是什么寓意,極其壯觀。 設計這個石窟的人一定是藝術大師,技術大家,也許這是集體創作所成。 匆匆看過??├?窟,當晚乘大巴第二天清晨回到孟買,住了兩天,旅館緊鄰市中心泰姬瑪哈大飯店,2008年11月這個飯店遭恐怖分子襲擊,許多人遇難。在去象山島的船上看印度門和泰姬瑪哈大酒店。 印度門到象山島約12公里,島上有若干個石窟。有點象敦煌石窟石柱尾隨渡船的海鷗爭搶游客拋到空中的食物 在渡船上拍照,印度門是當年為迎接英王來訪而建,現在成了志性建筑;印度門上方的刻字?;氐矫腺I,多次路過藝術博物館,這座建筑外形對人很有吸引力,離開孟買那天去參觀,不巧那天閉館。 孟買大學舊址 孟買大學舊址 盆中花參觀結束我們來到城堡旁一個超五星級在飯店內休息的林總、老金,這兩位的英文超棒,使我們一路過關斬將,問路、住宿、吃飯、買車票較順利。這個美麗的泳池提高了飯店的檔次 這次出游大家在一起交流攝影技術,常提的一個詞就是“色溫”,老林還常把色溫的的色念成三聲的“SHAI”。夕陽照耀下的... 從城堡出來走在小鎮上,商店外擺著五顏六色的女鞋。 傍晚,乘船游小湖,陽光照在湖面上,一片紅霞。 在烏代浦爾游玩一天,晚上坐大巴趕往第四座城市齋浦爾。夜里發生了小悲劇,一個急剎車,正在換衣服的老金猝不及防,摔倒頭撞在棱角上,頭頂正中破了一個約七厘米的口子,鮮血流了許多。老林讓司機緊急就地找醫院。汽車開了約一刻鐘停在路邊,黑暗中,老林我和幾印度人陪老金到衛生所就醫。醫生的作法讓我目瞪口呆,他也不洗手,簡單處理一下,臟手拿著針就要縫,我真是無語了... 簡單包扎后,我們上車了,決定到齋浦爾找一個最好的醫院治療。 照片正中就是醫生,象是鄉鎮衛生院大夫,感覺有點象我國文革中的赤腳醫生。唉,他們的衛生習慣??! 汽車開到齋浦爾時天已經亮了,安排好住宿,老金老林我乘TUTU車來一家全市最好的醫院。這里干凈整潔,醫生護士溫文爾雅(這是一家私人醫院,美國人推薦到這里就醫)。照片中的女醫生為老金做了縫合手術,并打了破傷風針。 手術后去看門診大夫,約定換藥次數和時間。印度醫院的診室布局和中國還是有區別的,墻上書架擺滿了醫書。后來問老金為什么這些醫生都這么儒雅,老金說他們都是從海外學成回來的醫生。 老林是老金的中學同學和兵團戰友兼鐵哥們兒,手術中他痛心的說:本來挺高興的出來玩,沒想到出這事,回去怎么和老金夫人交待啊! 不行你們去玩吧,我和老金去新德里坐飛機回北京。老林的話很感人,患難見真情。手術成功后,大家都十分高興,興奮的開始了齋浦爾之旅。 包了送老金去醫院那位司機的TUTU車,參觀的第一景點是位于市中心的城市宮殿。 城市宮殿City Palace是一座由當時的印度王公薩瓦伊·齋·辛格二世于1726年建造的宮殿。這座裝飾精美的7層建筑,現在仍然是印度王公的住所,其中一部分已被改建為博物館。在這里您可以真實地親身感受王公生活的奢華。 侍者站立處是一個極其精美華麗的孔雀門參觀和城市宮殿相鄰的齋浦爾天文臺(Jantar Mantar)。齋·辛格二世建造的三座天文臺(另外還有德里、瓦拉納西的兩處)中,齋浦爾的這座規模最為巨大。也是現在唯一還在使用的天文臺。 這里是世界文化遺產。參觀第3個景點是象背上的山城—琥珀宮(Amber Palace),TUTU車吃力的翻過一個陡坡來到城堡腳下。建在山丘之上的這座宮殿,地勢遠遠高于周圍其他城市。16世紀建成時,是當時卡奇瓦哈家族王國的首都。 沿著曲折的路步入城堡內,里面有一個大院子。宮殿幾乎全部由石材建成精美的裝飾圖案令人目不暇接石柱建筑華美到了極致;后來老林說過一段話:“其實印度人很糾結,印度人大部分信奉印度教,但拿得出手給人看的古跡大都是伊斯教保留下來的。 ”城堡維修工人城堡下的小湖 屋頂的圖案很華美正下方拍不全,只能斜著照一張。([]
巴火瑤
人生總是有許多遺憾,雖然我們極力去避免,但它還是常常會在某個角落與我們不期而遇,讓我們感受到生活并非總是遂心如意...... 旅行也是如此,在路上,我們無法要求并做到每一段行程都能夠完美,途中那些或多或少的“意料之外”,無論帶來的是“得”還是“失”, 它們都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和生活態度——“多走一段彎路就多看一段風景”,今生,我愿生命能在山的那邊“醉”成一道風景,哪怕,哪怕再多走一段彎路……——記 “風在追求葉子,承諾要帶著葉子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葉子猶豫不決,征求樹的意見,樹說,你若不離,我便不棄……然而,終于有一天,葉子被風打動,于是選擇了隨風去漂泊”……“旅行”與“旅游”不同,我想,旅行,真的需要一種心境,當你有了堅定的信念,義無返顧的的走下去時,你將會發現——并非只有他人可以,原來,我,也可以這樣……——記 這個世上的很多東西都無法詮釋,包括所有的“痛苦”與“幸?!?,包括所有的“放下”與“放不下”——結緣“貢嘎”,完全出于當時面對一組畫面后那一瞬間的震撼,從此,在心中再也沒能放下。我想,人世間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吧,生命中那些個偶然乍現的“一剎那”,常常會換來一個個或長或短的期盼,讓你在漸行漸遠的等待中覺得幸福就在不遠的將來……——記這是當時令我震撼的一組畫面 隨著《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推介,“貢嘎山”從深藏閨中變為天下驢子所共知,每年來此徒步的人絡繹不絕,只為一睹它的風采?!柏暩律?”坐落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康定”、“九龍”三縣境內,以“蜀山之王”美譽的“貢嘎”主峰海拔7556米為中心,主峰周圍著名的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愛德嘉峰6618米,熱德賣峰6549米,筆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等五、六千米以上的冰峰有145座,形成了群峰簇擁、雪山相接的宏偉景象。由“木格錯”、“五須?!?、“巴王?!钡?高原湖泊,“海螺溝”、“貢嘎南坡”、“貢嘎寺”、“塔公寺”等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藏傳佛教寺廟組成,面積1萬平方公里。這組“貢嘎”主峰相片是此行領隊“橄欖樹”拍攝的 “貢嘎山”是國際上享有盛名的高山探險和登山圣地,但貢嘎山也是最難以征服的大尺度極高海拔雪山,其登頂難度遠遠大于珠穆朗瑪峰。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僅有24人成功登頂,卻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頂后遇難,這其中包括14名外國人。登山死亡率遠遠超過珠峰的14%和K2峰的30%,僅次于梅里雪山和雅拉雪山。目前已有多年無人登頂。 “貢嘎”徒步路線主要有三條:一、上木居—草科 ;二、草科—老榆林; 三、老榆林—上木居。其中,第一條最易,第三條最難,五座雪山集中在“日烏且”溝,這是此路線的精華所在。根據網上資料介紹,觀看“貢嘎”主峰最漂亮的季節是在冬季,以每年的10月下旬至5月上旬這個時間段內雪后初晴為最佳觀景時間。借網上圖片截圖說明 .下圖是本次行走路線的參考圖(圖中央黃色路線為原計劃此行穿越的增改路線)---前序部分結束---在此,先道上一聲感謝,感謝一直關心和關注我此行的家人和朋友;感謝一路走來,無私的幫助我、并在途中為我留下一張張寶貴畫面的隊友們…… ——起程—— 我們總是這樣,總是要等到過了很久以后,才知道曾經親手舍棄的東西在后來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 所以,別再浪費時間糾結“昨天”曾欠缺了我們什么,翻過去的那一頁無論是輝煌還是窘迫,就讓它安靜的化成一段舊時光吧?!? 四個多小時的汽車,然后倒車到機場,飛機經停濟寧后到達成都,從早晨到傍晚背著大包不停的折騰,哎,誰讓俺住在東北的極角旮旯——距離北朝鮮最近的邊境城市“丹東”,這里,去哪,都好遠。到達成都后與隊友匯合,當晚入住在“新南門汽車客運站”附近的“交通青年旅舍”,這里乘車去“康定”很方便。 ——記 日子,依舊還要繼續,人生道路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譜寫新的篇章,別“奢望”和“乞討”別人能給你想要的“明天”……當這個冬季來臨,當再一次忙忙碌碌做著出行前的準備,我知道,我又將踏上去往遠方的路,去山的那邊,去看看屬于我的夢想......——記——第一天—— D1(11月30日):成都乘坐班車出發——雅安——二郎山——瀘定——康定——包車至老榆林、水電站——徒步到格西草原(海拔約3600M)扎營(注:“格西草原”又名“大草壩”,是個高山大草甸,相傳是“格薩爾王”征戰過的地方。從“水電站”進山,一路沿著河水逆行,就已經可以看到“小貢嘎”、“嘉子峰”了,當日到達進山徒步入口處時間已晚,行程短,很較松,大家開始適應海拔)清晨,離開新南門的“交通青旅”(物品在此免費寄存了十天,感謝您的服務) 曾經,一首“康定情歌”讓大江南北的人記住了它?!翱刀h”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是C318川藏線上的一個重鎮,距離成都330公里,自從“二郎山”隧道開通后路況于交通已大有改善,從成都乘班車大約六、七個小時到達。——記上車后的我依舊習慣了睡大覺,“成都”到“康定”一路沒有拍照,這張是包車到“老榆林”的路上(BY 橄欖) 1735分,在水電站入口處下車開始徒步(某男,長的太帥,怕人見人愛,希望我把他的臉遮住,于是我發明了各種口罩) 從“老榆林”出發不久,海拔6070米的“田海子”雪山就出現在眼前 此時已經傍晚18時,按照原計劃,進山后并不需要走太多的路便可以扎營休整 隊長大銀,天黑了,咱們啥時候扎營做飯吶——哎,沒一個人搭理俺。一身騷綠色的“海浪”興趣盎然不減,各種得瑟,各種擺拍,差點晃瞎了俺們大家的眼…… 海拔約3600M的“格西草原”(又名大草壩)營地的合影是此行的第一張全家福。畫面可以看出,此行三男兩女的搭配可以堪稱為完美組合,那天,從徒步進山開始笑聲便一直不斷 沒想象到隊長從家鄉帶來了正宗的“貴州鎮寧六馬狗肉火鍋”,二斤狗肉外加湯他背了一路,讓我們在海拔3600米的營地品嘗到了如此的美味(此畫面雖然看不清臉有多帥,起碼能看清帥鍋的嘴哦) 夜幕降臨,氣溫急劇下降,毫無睡意的我們擠在我的帳篷里喝茶、侃大山,隊長在外面為我們記錄下這個營地夜晚的快樂 “大草壩”營地的星空(當日最低氣溫約-8度左右)(BY 橄欖) 我們的D1營地……(BY 橄欖) 感謝一路有你——我此行的隊友——相識真好 走在一起是緣分,一起在走是幸?!?,我相信,途中所有的“緣分”都是相互的,它需要一份淡定去看待“隨緣而聚”,它需要一種灑脫去對待“得與失”,它更需要用一顆寬容淡泊的情懷去尊重彼此、相互信賴——善待自己也要善待他人,我相信,在外行走的范圍也是一個“世界”——情深未曾講,今天,我在這里道上一聲感謝,感謝一路有你!——記活動的召集人、此行的領隊:貴州的“橄欖”(備注:體力超強,一路打前鋒趟雪、探路,爭先恐后的把啥大活都干了,堪稱此行的安保和全職保姆)([]
支燕政
這是一個遲到的作業!鰲太穿越回來后,一直忙于工作,眼看2012年就要過去了,總得在世界末日之前把作業完成了,算是有個交代。 鰲太穿越路線,近幾年比較火,相關情況也就不啰嗦了,本貼只是把個人穿越的經歷簡單介紹一下,與關心鰲太的驢友們分享! 鰲太穿越是昆崳山游擊隊去年完成狼C穿越(https//bbs.8264.com/thread-1186521-1-1.html)后,今年選定的長線穿越計劃。時間初步定在六月的下旬。今年春季,游擊隊為鰲太行進行了集體性、系統性的拉練。光負重40斤以上的模擬拉練就進行了4次。確定的出征人員包括我共六人。而實施熬太穿越時,我卻因為工作關系而未能參加。送戰友出征的那一刻,看到他們個個信心百倍、斗志昂揚,心里甭提多難受了!為不能與戰友們一起攻堅克難完成穿越而難過,更為不能與戰友們一起欣賞大美風光而頓足!當隊長他們凱旋歸來,在為他們慶賀接風的同時,我已悄悄地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個人完成熬太穿越,補上這一課。做出這一決定,既不是沖動,也不是冒險。因為:一是有隊長他們走過一次的經驗和GPS軌跡,二是游擊隊春季拉練的體能儲備,三是2010年曾完成過太白穿越,對太白山基本情況的了解。 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就是:一個時間窗口,一個好的天氣。如何分析、判斷天氣變化,確定一個出發的窗口,對能否順利完成穿越至關重要! 經查看天氣預報,并與寶雞的驢友杰米多次交流,初步判斷:9月1號雨后,會有4-5天的好天氣。就是它了,遂決定9月2號進山,4天完成穿越。按7天準備食物,并與隊長約定,7天沒消息就請求救援。 總的來說,這次鰲太穿越計劃完美、實施順利。9月2號下午330從塘口進山,9月6日中午1230從厚畛子出山,差3個小時是4整天。 一、出發前的準備。 既然決定一個人走鰲太,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必須做扎實了。 1、體能方面。除了一直參加集體拉練的基礎,就是平時注意加強鍛煉,游泳、徒步、登山等。行前一周,自己又搞了一次模擬重裝拉練。對自己的體能還是有信心的。 2、攻略方面,以隊長的攻略為基礎,擬訂了一個4天的計劃,并針對性的搜集了一下圖片,對等高線圖、影像圖等進行了反復研究。這樣鰲太穿越路線在心中就有了一個完整的概念. 3、裝備方面。單人穿鰲太,必要的裝備必須帶,但要盡可能輕量化,最后確定帶速干衣一套、抓絨衣一套、沖鋒衣褲一套、MSR超輕帳篷一頂、HW鵝絨睡袋。為應對突發惡劣氣候,還帶了一件壓縮羽絨服,這件羽絨服一直在包里沒打開過。所有衣物都裝在防水袋里。 4、食品及藥品。雖計劃4天,但食品數量是按7天準備的,還外加一包壓縮餅干。必要的藥品、紗布繃帶等醫用品一應俱全。 5、天氣方面。這是熬太穿越,或是太白穿越是否順利完成的很重要的因素,從8月中旬就一直密切關注太白縣、周至、寶雞等地的天氣情況。關于天氣情況分析,后面還要詳細說。 6、GPS及導航。帶GPS一部,里面有6月份游擊隊走鰲太的軌跡,還有指南針和20米等高線地形圖。穿越過程中,基本上沒用GPS導航,以查看地形、尋找前人走過的路線為主。大霧天則用指南針判別方向。 二、天氣分析 鰲太穿越計劃初步定在9月初,但具體的出發日期要根據鰲太的天氣情況而定。從8月中旬就密切關注太白周邊地區的天氣情況,當看到8月26到31號連續大雨(預報是暴雨),9月1號預報天氣好轉,初步判斷,9月1號以后應該有幾天好天,于是著手各項準備工作。到8月28、29號再次查看天氣預報,結果是9月1號以后有4-5天好天氣,遂確定了行程計劃:8月31從煙臺出發,9月1日中午到西安,下午坐西安到太白縣的車,在太白休整一晚,9月2號一早進山。對天氣情況的分析,與寶雞驢友杰米進行了多次溝通,另外還就進山起點以及租車等有關事宜麻煩杰米,在此感謝杰米的大力支持! 鰲太穿越或太白穿越,天氣因素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天氣,不但能使你的穿越輕松順利,還能飽覽太白風光。而雨雪天或者大霧天,將使你的穿越難度增加幾倍、十幾倍,甚至有生命危險。近幾年熬太事故頻繁,都與惡劣天氣有關。 記得2010年8月16-18日,與蹄子、睡蓮三人太白北南穿越(https//bbs.8264.com/thread-486632-1-1.html),也是在認真分析天氣情況下安排的行程。穿越路線:鸚哥--平安寺--大文公廟--大爺海--跑馬梁-萬仙陣--將軍廟--都督門。用時2天半。當時對天氣的判斷是16號一天好天,17號半天到一天好天,18號下雨。由此確定,16號一早必須開始穿越,利用一天到一天半的時間,將鸚哥到大爺海的這段上升路段拿下。跑馬梁及后面的將軍廟路段是平道和下坡路段,即使下雨也能按計劃完成穿越。而我們的火車晚點3個小時,15號到西安已經是晚上630了,如果16號耽誤在去鸚哥的路上,那么穿越將變得很艱難。不得已,求助西安的同學提供支援,連夜將我們送到鸚哥鎮,確保了穿越按計劃進行。穿越的實際情況是:16好一天的好天,17號走到跑馬梁水窩營地時大霧,能加度不足50米,到將軍廟扎營時變成大霧加中雨;18號半天是在雨中走的,中午到都督門時雨還一直下。 所以,認真研究天氣情況,是鰲太穿越的必備功課。這次獨行鰲太圓滿順利,完全得益于這4天的好天氣,盡管中間也遇到大風大霧,但整個行程還是以好天為主。9月7日上午回到西安,下午就開始下雨了。 三、行前會議。 確定了8月31號(周五)出發的日期,30號晚游擊隊核心成員搞了個小型聚會,算是我出征鰲太的行前會議,這也是隊長他們6月份成功穿越鰲太慶功宴以來,游擊隊第一次聚會。會上,我詳細通報了這次獨行鰲太的具體計劃和日程安排,隊長他們介紹了6月份鰲太行的有關情況,對鰲太穿越中的難點、容易迷路的地方以及沿途補水點、營地情況等做了詳細介紹。4人一起對我的行程安排、裝備、食品、藥品等一一進行了梳理。根據我對天氣情況的分析,9月2號以后應該有4-5天的好天氣,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順利完成鰲太穿越是完全可能的。但考慮到鰲太氣候多變的特點,鰲太穿越全是好天也是不可能的,設想了最壞的情況并商討了應對方案,對可能的下撤路線一一進行了查看、分析。這次穿越計劃時間是4天,考慮到是單人穿越,應盡量縮短穿越的時間,因此穿越的起點由原來計劃的塘口,調整到23KM管理處。并與隊長他們約定,以7天為限,7天沒消息,也就是9月8號晚沒有消息,就直接聯系西安藍天救援隊和當地警方組織救援。 考慮到單人穿越熬太非同一般,和隊長他們商定出發前就不發消息了,等成功出山后再發。這主要是怕朋友們擔心,因為8月份剛剛發生了鰲山5人失蹤事件,4人已找到,仍有1人下落不明,救援工作還沒結束。還有就是鰲太剛剛下了4天大雨,新聞報道說太白地區山洪爆發,多處塌方,沖毀道路等,這些消息肯定會讓朋友們更擔心我的安全。所以不發消息事出無奈,等出山后再做解釋吧。 四、一波三折的起步階段 萬事開頭難!此話不假!這次進山前的種種波折,我算是領教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原定的計劃,不得已而不斷的變更。 之所以選擇坐長途汽車,就是想9月1號晚上趕到太白縣,9月2號一早開始進山。去西安之前,電話咨詢確認,每天下午240和330有兩趟西安發太白縣的班車。煙臺到西安的長途汽車是頭天下午230發車,約18個小時可以到西安,一算應該是第二天的上午8、9點到,這樣上午可以補充食品,下午班車到太白縣。而火車是下午300多到西安,而且這趟火車幾乎每次都晚點,肯定趕不上去太白的班車。所以選擇做長途汽車而不是火車。計劃的很完美,而現實是,各種不順把這個計劃化為了泡影。 8月31號下午登上去西安的長途班車,連夜趕路。夜里2點,過了豫陜交界處,高速公路交警勒令休息,休息的時間是200-500。夜里睡不著,就跟值班的交警聊天,問這個規定是啥時候出的,答曰去年就有了,因為延安客車傷亡事故,最近嚴格執行這一規定。不光是雙層臥鋪,所有客車都得執行。規定咱得執行,可這時間就耽誤3個小時。詢問司機,說中午1200可以到西安,想想12點到也還來得及趕上班車,補充食品那就到太白縣辦理吧! 5點,車準時出發。天下小雨,伴有薄霧,當830,車行駛到新安縣的某個地方時,車停了,不一會高速路上的車就排出去了20公里。本以為停一會就放行了,可是直到中午1200依然沒有動的跡象。哎,這叫什么事???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就這么傻呆呆的等!沒人告訴你為什么?沒人告訴你還要等多長時間?高速路的交警呢?一直沒看見人影。熬到下午2點,實在堅持不住了,只好打聽著,到離高速路約1公里的村子買了泡面、餅干、咸菜、零食什么的,做好了長期抗戰的準備。也就是在這個村子的小賣店,才知道這里屬河南新安縣。 對于這種無法預測的等待,真的讓人郁悶、無助,就像一個看不到頭的災難,給人一種恐懼的感覺。眼看著下午的霧氣貌似越來越重,真不知道啥時是個頭???終于,到下午330放行了!額的神?。。?!到達西安已是晚上8點了,白白的浪費了7個小時的時間,啥都耽誤了。值得安慰的則是,伴隨著一路的雨,下車時還下著呢,而到睡覺的時候已經停了,天也放晴了。 無奈、上火都沒用,調整計劃吧!晚上宿西安,明天一早趕往太白縣?;疖囌举I好了9月8號的返程票,采購了必備的食品,城西客運站旁邊找了家賓館住下。急也沒有,反正是今天趕不到太白了,洗了個熱水澡,美美地睡上一覺。 9月2號早晨600,來到城西客運站??瓦\站剛開門,問了一下,上午沒有去太白縣的客車,還是下午那兩班車,仔細詢問,原來這車是太白縣跑西安,下午返回。聽說這幾天太白地區暴雨洪水,道路被沖,感覺等這車有些不靠譜。經車站工作人員推薦,可以先到眉縣,眉縣跑太白縣的車多。就這么定了,轉道眉縣去太白縣。買了西安去眉縣的車票,730發車。等車的時后,抬頭看看,天氣晴朗,漫天朝霞!真是一個好天??!心里反倒焦急了起來,恨不得馬上飛到徒步起點,開始穿越。730汽車準時發車。車出西安,沿途風光好!因前幾天大雨,渭河還有其他河流,水位暴漲,洪水咆哮!910到眉縣長途車站。進賣票處一問,因太白大雨,眉縣至太白縣公路被沖毀,班車停發。又遇波折。然后問,怎么去太白縣?答曰轉車。先到潘家灣,換乘寶雞--太白或寶雞--陳倉的班車。只好這樣了。渭河泥漿般的洪水,水位依然很高。1040到潘家灣。 在潘家灣等了將近30分鐘,連續兩輛班車都因客滿而拒絕我們上車(我和太白縣的一位老同志),天氣這么好,而我卻在中途滯留,就看著時間這么流失了,著急??!在這兒耽誤一個小時,就可能因此而在穿越中耽擱半天,甚至更長時間,真的不敢去設想。時不我待,必須盡快趕到徒步起點。遂決定打車到太白縣,并告訴太白的那位老同志,免費帶他到太白縣。于是,講好了價錢,我們二人同乘一車奔向太白。當車進入秦嶺,看到青山綠樹,藍天白云,心情大好,終于可以松口氣了!但是且慢,后面還有波折在等著,此是后話,回頭再講。暫且不管它,先欣賞美景吧。途中,還免費搭載一位解放軍戰士。1200到達坡頂,下了坡就是太白縣。1240到達太白縣城。找到了糧食局對面的戶外店,買了兩個氣罐,加上自己帶的,這次穿越鰲太共帶了3個氣罐。買好了氣罐,租好了車,到市場買了洋蔥和大頭菜和大蔥,當車出縣城時已是下午1點多了。馬不停蹄,奔向計劃的登山點--23KM管理處。沿途能看見洪水沖倒的樹木。司機師傅告訴我,要打電話盡快打,爬上山坡后就沒信號了。我趕緊給隊長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已經進山,從23KM管理處登山。也給家人打了個電話,說就要進山了,這幾天沒有信號,等出山再聯系。沒想到的是,又遇波折。就在離23KM登山處還有17、8公里的時候,洪水把道路完全沖毀,公路部門正在搶修道路,問什么時候可以修通,回答說要明天下午。于是,原路返回,奔向備用登山點--塘口。 再次經過太白縣城,駛向塘口。途中,和隊長再次聯系,告訴無法從23KM管理處登山,登山點改為塘口。并和隊長說了起步階段的種種波折,隊長說要淡定,后面的行程一定會很順利!哈哈,還真讓隊長說對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塘口,這也是游擊隊6月份鰲太穿越的起點。進塘口的路就在公路邊上,路口一個方形拱門,旁邊有個加油站。其實塘口登山處就是塘口村五組,沿水泥道一直往南走,在稍往右一拐,就是去登山口的土路,路的兩邊是蔬菜地。 五、9月2日下午3:30進山,塘口--藥農窩棚。 下午3:30開始進山,很快找到了岔路口。順小路往上攀登,過了一個小平臺,一會就進了山溝里。順山溝的小路,不停的在溪水兩邊來回蹦。河溝被洪水沖刷的厲害,沒用仔細往右尋路,就一直順溝往上走,直到7點多,天快擦黑了,卻發現前面沒路了。根據對路線的研究,這條沖溝的頂端就是火燒破,那么路線應該在右側的山脊上,于是打開GPS,對照了一下,判斷了方位,果斷地向右側攀爬,找到了成熟路線。這時天已經黑了,約8點來到了火燒破前的平臺,休息了一下,簡單地補充了食物,然后繼續前進,約8:30到藥農窩棚,扎營。經過了一番周折,風風火火、急急忙忙,終于在2號的下午330到達了登山的起點--塘口??纯催@腦海里過了無數遍的景象,真是感慨萬千!在村口,邊收拾行囊,邊和村民閑聊,順便問了一下前幾天下雨的情況。村民說前幾天雨很大,很多路都被洪水沖了??纯?小路上一道道洪水沖過的溝槽,就知道這雨有多大了。腦子里突然蹦出一個念頭:晚進山半天多,未必不是好事,昨晚雨剛停,河溝里全是水,過了這半天,估計水該消退了很多。轉念這么一想,心里豁然開朗,和老鄉告別,精神抖擻地踏上了征程。進山后看到的景象確實如此!河溝的水基本消退了,但有的地方水還是很大,有的地方甚至要踩著水過去???看這被洪水沖過的土路。選擇合適的位置,邁過溪流,不一會就到了進山的岔路口。志很明顯。 從岔路口進去,不到10分鐘,爬上一處小平臺,這兒可以看見蔚藍的天空。再往前走,進了溪谷,幾乎就看不見天了。過了小平臺,再往前就進入了溝谷中。溝谷里樹林茂密,遮天蔽日。順著溪流,沿著被洪水沖毀的小道,不斷攀升,有時小路就在溪流里,有的地方沖的幾乎看不出是小路。太白人參和木通花。沒想到,這個季節在鰲山還能吃到破班頭,都熟透了,一路不停地吃,權當水果了。順著溝谷,逆流而上,一直走到晚上640多,看看就要到河谷的盡頭了,小路也越來越不明顯。繼續走了約半個小時,天上越來越暗,還沒看到明顯的山路。于是決定直接拔上右側山脊,尋找成熟路線。約7點50左右,找到了成熟路線。繼續走了越10分鐘,800左右來到了山脊上的平臺。這個平臺視野開闊,能看到山脊兩側的景致,遠處能看見山下的燈火。平臺再往前就是火燒坡。平臺休息了20分鐘,補充了食品和水,看看山路清晰,戴上頭燈,繼續趕路,到下一個成熟營地--藥農窩棚扎營。上了火燒坡,不一會,電話響了!一看是隊友打來的。本以為沒信號了,竟然來了電話,真是驚喜??!這時,回頭看看,太白縣城燈火通明,猛的明白,哈哈,這兒是信號覆蓋區啊!不過,再走10多分鐘,就又進入盲區了,直到厚畛子才有信號。過了火燒坡,右轉,不一會來到藥農窩棚,這兒水源很好,營地條件也好,遂決定扎營休息。燒茶喝,做飯吃。等忙活完躺下,已是晚上10點半了。 六、9月3日 路線:藥農窩棚--2900營地--山脊線--盆景園--白起廟--亂石坡--石海--鰲山導航架--西跑馬梁--藥王廟--麥秸梁--蕎麥梁--水窩子埡口--飛機梁--飛機梁埡口。 時間:早420--晚620,計14個小時。 藥農窩棚營地條件不錯,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營地旁邊是一條溪流,水嘩嘩作響,害得我一晚上沒怎么睡好!躺在帳篷里翻來覆去,到凌晨2點半就醒了,索性起來,收拾帳篷,生火烤餅,面條就大餅。飯后吃了21維他命,喝了一包板藍根沖劑和西洋參片煮水。待收拾停當,420,出發。山路清晰,戴上頭燈趕路。約40分鐘,到達2900營地。這時天還沒亮,頭燈下觀察了一下營地,很寬闊,水源也好。同時,看到了驢友減負留下的小米一袋。還有很多一次性雨衣。還有讓人不堪入目的垃圾!2900營地往上,行走在草甸之中,因前幾日大雨,草甸泥濘不堪,小路上都成了水道了,只好在比較硬的地方來回蹦。直到將近六點,天邊微露晨光,這種泥濘難行的路才算結束。約5;50,走到了山脊上,看見了天邊露出了朝霞。6:00.天漸漸亮了,路邊的樹木也看到清晰了。([]
陳雅茹
前言 印度,那里是人的森林 印度也被稱為“眾神與信仰之國” 也被叫做“嘈雜與貧困之囯” 但是,如果那里是天堂,那俺們所在就是地獄嗎? 如果將那里稱為地獄,那俺們這里就是天堂了嗎? 不管是天堂抑或是地獄 印度那疙瘩呼喚著你的到來 從一月九日開始【北印度】 瓦拉納西的恒河、阿格拉的泰姬陵、馬圖拉的考古學博物館、德里的喧囂街頭、齋浦爾的風宮、烏代布爾的墻畫 到一月二十五日【西印度】 艾哈邁達巴德的貧民區、孟買的海灣、奧蘭加巴德的德干城堡、埃洛拉 阿旃陀的石窟群 再二月一日【阿拉伯海西海岸】 果阿海邊嬉皮士居留地、科欽的猶太會堂、阿勒皮 奎隆的滯水巡游、特里凡得瑯的神廟、科瓦拉姆海灘 然后二月十二日【南印度】根尼亞古馬里的阿拉伯海 印度洋 孟加拉灣交匯點、馬杜賴的米納克希神廟、金奈的孟加拉灣海灘 最后二月十七日【東印度】加爾各答的人文 直至三月四日離開去泰國 1月9日清晨長途巴士從尼泊爾邊境抵達瓦拉納西,住在恒河邊的家庭旅館,一個普通間40多元人民幣。交通工具就選農用車、人力三輪車,費用很低,大都時候靠步行。吃就當地的甜食和小西食。其間去了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鹿野苑等等地方,也在恒河沐了浴。。。。。一月十二日的阿格拉的紅砂石之堡一月十六日緩緩流淌在馬圖拉的亞穆納河一月十八日在新德里的伊斯蘭教巴哈伊寺一月二十二日在齋浦爾的宮中嬪妃們用作觀賞外面街市的風宮一月二十三日在烏代布爾外面街頭墻壁上到處都是的墻畫([]
蔡嘉山
證:兩個月準備的證,美國需要面。 車 住 票:提前定好所有的住行還有各類門票。wifi:淘寶上租用的。游玩地:因為只有8天時間主要在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游玩天氣:洛杉磯在六月初的時候,早晚溫差大,早上可以穿薄外套,拉斯維加斯非常炎熱而且干燥,注意防曬和補水。防曬推薦水寶寶。插頭:美國的插頭和國內一樣無需轉換。支付:有些地方刷不了銀聯,帶Visa或者master卡還是很有必要的。食物:不用擔心食物不習慣很多中餐館和中國超市購物:洛杉磯到拉斯維加斯途中有間洛杉磯最大的折扣店,買coach和MK尤其便宜,其他品牌也非常低折扣。如果這里購物不滿足可以到拉斯維加斯的折扣店購買。 gogogo,粗發啦,國航的大灰機,比上次去歐洲飛14個小時的舒服多了對于長途灰機,自帶雙拖鞋很有必要,不過你是Vip或者其他航空公司有提供就另當別論了。小伙伴們,洛杉磯見。11個小時45分鐘…一直在天上…嗚啊…娘親喂,才灰了一半哭,尼瑪,十二個小時,姐終于到了…給個free wifi行不行?來個街景吧尼瑪,勞資終于到酒店了,灰12個小時,木有睡??!頭疼!頭暈!還要堅持最少六個小時??!來一趟米國我容易嗎!介就是傳說中的時差!!中國城無處不在偶遇拍婚紗照的新人迪斯尼音樂劇院嘻嘻!哈哈一個廣場,竟然說這一帶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帶,泥煤啊,人呢?來個城市速寫吧被轟吹亂頭發滴呂子扮小清新拍照就是鏡頭你在或者不在那里,我都不看你農夫廣場這是都出來過六一兒童節的節奏?尼瑪,這才來第一天就進入購物狀態,這后面咋整!湖人隊(Lakers)及快艇隊(Clippers)主場體育館諾基亞廣場俺不懂籃球…所以認識的人不多…
《
高危hpv56用多久干擾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或網友上傳,久力小說網只為原作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并收藏《
高危hpv56用多久干擾素》最新章節。